颈椎病科普
一、得颈椎病的人多吗?年轻人会得吗?
人群中,约15%的人患有颈椎病,即每6~7个人里就有一人有颈椎问题。
在美国,50岁以上的人颈椎病发病率为25%,60岁以上的人为50%。
由此可见,颈椎病的患者群体数量很大。
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使用时间的增加,颈椎病的发病呈显著年轻化的趋势,二三十岁、甚至十几岁的患者也常能见到。
二、什么是颈椎病?
人体的颈椎是由7块椎骨自上而下排列组成的。
在这7块椎骨中央部位,有从上往下走行的脊髓。
脊髓经过颈椎继续下行到达胸椎,再到腰椎,最后以马尾神经连接到骶尾椎。由于颈椎处于脊髓的上游,如果颈部的脊髓出问题,将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,出现所谓截瘫。
每两节椎骨之间,会从脊髓发出神经,一条往左,一条往右,这些神经走向肩、臂、手,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。
因此如果神经受到压迫,相应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就会出现异常。
除了向两边发出的神经根(黄色)之外,在颈椎椎骨两旁,还有两根自下向上往大脑去的血管,叫做椎动脉(红色)。
椎动脉的功能给大脑供血,因此椎动脉如果受到挤压而缩窄,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,出现头晕等症状。
此外,在椎动脉的血管表面,分布着另一些神经纤维,叫做交感神经。当交感神经因为周围结构压迫受到刺激时,也会引起头晕,同时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心慌、胸闷、天旋地转等一系列不适。
在每两个椎骨之间,有一个圆盘状的减震垫,叫做椎间盘(白色)。
综上所述,颈椎除了椎骨之外,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结构:脊髓、神经根、椎间盘、椎动脉以及椎动脉表面的交感神经。这些结构任何一种出现病变,都称为颈椎病。
而导致它们出现病变的原因,包括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,如颈椎退化、骨赘增生、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。除此之外,颈椎后方和肩胛骨区域有颈项肌肉群,它们负责维持颈部和头部的运动和姿势,保护颈椎的稳定性。长期的不良姿势可造成肌肉劳损,表现为肌肉的酸痛、僵硬,继而出现颈椎的不稳定。
所谓颈椎的稳定,是指本来相邻的椎骨是共进共退的,在低头和仰头、转头动作时是以一个整体协调活动的,而随着年龄的增加,把他们固定在一起的韧带逐渐变得松弛,于是在颈部活动时,原本一起协调活动的椎骨相互之间还有错动,这种椎骨间不正常的过度活动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、骨赘的形成、椎动脉的挤压、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刺激,产生更严重的颈椎病。
后续精彩内容且听下回分解。